首页新闻中心专业设置招生工作学位与培养十三五综投学生工作党团建设下载中心研究生院年鉴
当前位置: 首页>>不显示>>导师介绍>>硕士生导师>>正文

 
李赞
2019-09-11 09:31   审核人:

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名:李

别:男

出生年月:1975年9月

职务/职称:副院长/ 教授

所在系/部::运动训练学院

师:博/硕士生导师

电子邮件:lizan0905@126.com

                                   

■ 学 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 主要研究方向:

(1)运动训练过程调控与管理;(2)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

■ 教育经历

(1)1999年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2005年7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  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3)2005年7月——2006年7月,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教师;

(3)2009年7月,毕业于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4)2009年7月——至今,天津体育学院,教师。

(5)2015年8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访学。


■ 学术与社会兼职

(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 常委

(2)天津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 委员


■ 学术交流经历(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讲学、访问)

(1)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2021年11月,线上。

(2)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2019年11月,南京。

(3)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2011年12月,上海。

(4)面向未来:新体育科学暨学校体育国际会议,墙报交流,2011年

10月,苏州。

(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专题报告 2008年12月,北京。

(6)第5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专题研讨,2008年11月,苏州。

(7)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特别研讨会 2008年8月1—5日,广州。

(8)第17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专题报告,2007年8月,昆明。

■ 课题研究(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的负责人)

(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15BTY0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题,负责人。

(2)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生成逻辑与创新路径(课题编号:20FTYB001),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在研,负责人。

(3)基于功能诉求的体能训练内容体系构建(课题编号:20JHQ089),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在研,负责人。

(4)第十三届全运会天津彰显“东道主效应”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TJTY13-005),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一般项目,已结题,负责人。

(5)天津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多元化培养的校际联动机制研究(课题编号:HEX4003),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已结题,负责人。

(6)国家集训队的组织文化与运行模式研究(课题编号:10BTY04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已结题,排名第七。

(7)城市青少年体育活动行为的空间社会学研究(课题编号:14YJCZH2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已结题,排名第五。

(8)天津女排后备人才体能训练创新性手段研究(课题编号:2012B059),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领域攻关课题,已结题,排名第四。

(9)我国竞技排球市场化运作改革路径选择(课题编号:1936SS13097),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已结题,排名第四。

(10)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传播的生态研究(课题编号:1438SS09127),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结题,排名第二。

(11)新形势下构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XJG-07-9-23),江西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 ,已结题,排名第二。

(12)竞技体育优秀教练员核心竞争力研究(课题编号:2013YD22005),山东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已结题,排名第四。

13)天津高校女性大学生体育贫困现象及多元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TJTY15-017),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一般项目,已结题,排名第二。

14)天津市高校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内容的程序化设计(课题编号:HE3102),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已结题,排名第二。

(15)天津市“体教结合”的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TJTY10-720),天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已结题,排名第七。

(16)天津市竞技体育备战辽宁全运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092907,已结题, 第二负责人。

■ 学术论文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科学化训练中的指标量化局限与原则深化构想,体育学刊(CSSCI), 2008年10月,第10期

(2)竞技状态的属性与发展 ,体育学刊(CSSCI),2009年3月,第3期

(3)非同步发展视角中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补偿效应,体育学刊(CSSCI),2009年12月,第12期。

(4)试论竞技训练中的非同步性特征及其训练学要求,中国体育科技(CSSCI), 2010年3月,第2期。

(5)十一届全运会东道主奖牌制胜的项目格局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月,第11期。

(6)运动员竞技子能力非同步性发展的致因解析,体育学刊(CSSCI),2011年1月,第1期。

(7)第30届奥运会“东道主效应”的奖牌项目格局特征分析,中国体育科技(CSSCI),2013年,第4期。

(8)非同步性发展视角中的运动训练分期,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3年,第11期。

(9)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涵旨向、结构功能及本质属性厘清,天津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9年,第3期。

(10)适度干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生态学审视,体育文化导刊(CSSCI),2017年第10期(通讯作者)

(11)结构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生态化转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8,第9期.(通讯作者)(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12)我国竞技体育市场化改革:制度变迁的阶段划分、变化特征及其启示,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9,第5期. (通讯作者)(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13)我国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的历程演变、现实问题及其破解思路究,通讯作者,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12期,(通讯作者)。

(14)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模式优化及前瞻思考,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通讯作者)(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主要著作/教材/译著

(1)非同步性:竞技子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9月。

(2)泡沫轴练习手段的功能性拓展,延边大学出版社,20169月。

(3)竞技教练学(副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4)运动训练(参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5)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教程(参编),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0年3月

(6)竞技体育研究领域:问题与进展(参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7)体育教学指导实用教程(参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年3月。

(8)我国运动训练的理论创新与竞技实践(参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20年6月。

(9)ACSM体能训练概论(ACSM’s Foundation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参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6月。

■ 成果获奖情况

(1) “立足于全民身体素质功能提升诉求的体能训练理论多界面创新普及实践”,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排名第2,2018.04。

(2)“以构建体能训练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促进体育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第6位,2013.09。

(3)基于“知识→能力”培养的体能课程“四位一体”考核模式创新与实践,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天津市人民政府,排名第1, 2022.11。

(4)基于“三全育人”的体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天津体育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领域),一等奖,排名第1, 2022.09。

■ 培养研究生要求

为人正直,乐于奉献,踏实勤奋,精思多悟,勇于创新;

英语通过CET-6,计算机水平满足科研需求;

有志于从事竞技体育学术研究。





打印    收藏
上一条:杨勇涛
下一条:刘世军
关闭窗口
 
研究生处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07 - 2014 )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 邮编:300381 电话:022-23016498 022-23012194 022-23011063
Add:No.51 Weijin Nan Road. He Xi District Tianjin 300381    Email:
graduate@tju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