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经历 (1)1986年获天津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学士学位 (2)1993年获北京体育学院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举办“体育教育学”硕士课程进修班(结业) ■ 学术交流经历(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讲学、访问) (1)全国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墙报交流,2007年12月,北京体育大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暨全国第六届学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宣读论文, 2011年7月,内蒙-包头。 (3)全国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报告会,宣读论文,2011年12月,上海体育学院。 (4)全国运动健身高峰论坛,主讲题目:时尚运动项目外延与内涵的功能,2012年10月,青 岛大学。 (5)全国体育院系学生首届体育艺术节,主讲题目:遵循艺术教育规律创新“队团”培养模式 提高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12月,首都体育学院。 ■ 学术与社会兼职 (1)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协作会副秘书长 (2)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副秘书长、天津省区秘书处秘书长 (3)天津市体操运动协会副会长 (4)天津市高校啦啦操专项委员会名誉主任 ■ 课题研究(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的负责人) (1)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深化研究——天津市市区部分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优化及设计理论 与实践研究,天津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G048。 (2)天津市河西区中小学及学生家长对“体育、艺术2+1项目”需求度调查研究,天津市学校体育科 学规划重点立项课题,JA05。 (3)具有天津文化特色的国际性体育赛会开幕式表演研究,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B10084。 (4)服务于“建设天津文化强市”目标的舞蹈学专业 “职业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 究(子课题:天津体育学院舞蹈学专业“职业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天津市普通高 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B02-1202。 ■ 核心刊物论文发表(第一作者或独立完成) (1)《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中级规定动作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影响,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 年12月,第19卷第4期。 (2)健美操专项俱乐部课程考评内容及方式设计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11月,第28卷第 11期。 (3)“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研究,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月,第22卷 第5期总第89期。 
 (4)“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7月,第20卷第4期。(5)“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1月,第24卷第1期。(6)不同文化背景下国际大型体育赛会开幕式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11月,第35期。(7)国际性体育赛会开幕式表演设计创源文化与内容体系结构的研究,山东体育科技,2013年4月,第2期。■主要著作 (1)健美操普修课教程,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体育、艺术2+1项目”通用教材《体操》,参编(中小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出版。 (3)体育社会问题与控制,参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4)大型文体表演,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出版。 ■ 竞赛成绩 (1)全国体育院校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体操)主教练,2009年5月,武汉体育学院。 ■ 成果获奖情况(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的第一完成人) (1)《健美操课程》获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2003年12月。 (2)《学校团体操》(CAI课件)获教育部第四届课件大赛优秀奖,2004年10月。 (3)《“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优化研究》论文获全国第七届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 2007年12月。 (4)《素质运行机制深化研究——对天津市市区部分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优化及设计理论与 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获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8年12月。 (5)《“体育、艺术2+1体育技能类项目”学习领域目标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研究》论 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论文科报会暨第六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一等 奖,2011年7月。 (6)《“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设计》论文获全国第九届体育科学大会一等奖,2011 年12月。 ■ 培养研究生情况 (1)指导硕士研究生49名,其中毕业34名,在读15名,就业率100%(大专院校、中小学校、机关办公室等) ■ 培养研究生要求 具有相当的体操类专项技术技能水平和大型文体表演的组织、管理与编排能力;热衷于体育教育事业;做人诚实、正派,做事踏实、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